新闻资讯
News
/
/
/
土壤“问题”不解决,用再多化肥都白瞎!

土壤“问题”不解决,用再多化肥都白瞎!

  • 分类:技术和信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0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近年来全国多地种植户反映自家土地越来越“馋”了,化肥越施越多,产量却不见增加,而且种出的菜没味了,瓜不甜,果不香了,土地硬巴巴的,地里的作物病害也越来越多!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于人为把土壤搞“病”了。

土壤“问题”不解决,用再多化肥都白瞎!

【概要描述】近年来全国多地种植户反映自家土地越来越“馋”了,化肥越施越多,产量却不见增加,而且种出的菜没味了,瓜不甜,果不香了,土地硬巴巴的,地里的作物病害也越来越多!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于人为把土壤搞“病”了。

  • 分类:技术和信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03 15:13
  • 访问量:
详情
(来源:肥料农药信息台   原标题:土壤“问题”不解决,用再多化肥都白瞎!)
        近年来全国多地种植户反映自家土地越来越“馋”了,化肥越施越多,产量却不见增加,而且种出的菜没味了,瓜不甜,果不香了,土地硬巴巴的,地里的作物病害也越来越多!
        就此问题,我们专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植物营养专家刘存寿。  
        刘存寿开门见山地说:“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这是多年来长期使用化肥而出现的化肥副作用问题。
        据刘存寿分析,好多农民朋友以为自己的地没产量是化肥用少了,便不停地加大化肥使用量,结果增产作用不但不明显,而且还出现了产品品质下降、植物病害增多的现象。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于人为把土壤搞“病”了。
 
土壤病到底是什么呢?  
        常见的耕地土壤病有10种:耕作层变浅、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营养失调、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土壤-植物系统病、设施农业土壤综合症。
 
如何判断土壤生病了?
        “土壤病”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要正确判断,首先要看田间农作物有没有病状,如果作物因非浸染性病害而不能正常生长,那就证明土壤本身有问题,属于不健康土壤引起的病害。换言之,凡是由于土壤不健康而影响或引起农作物发生的病害,就是“土壤病”。
“土壤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长期不深耕,造成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二是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引起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
        三是掠夺式营养管理,导致土壤严重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
        四是以化肥、农药及重金属为主要污染源的土壤污染。
        五是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六是长期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盲目管理造成的设施农业土壤综合征等。
 
生物有机肥值得推广  
        在谈到国家近年来为什么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时,刘存寿说,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健康的土壤生物性状是比较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当我们不断种植,不断加入化学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开始慢慢失调,即有害菌的数量越积累越多,有益菌的数量越来越少。
        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根部病害会特别厉害,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到最后即使再怎么施肥,产量也上不去。菜农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却没有关注到土壤生物性状,而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性状及土壤板结相互影响,当土壤板结时再用肥料,土壤盐渍化、酸化就更严重,生物性状也随之恶化了。
        所以作物长不好,不是你用肥少了,而是土壤“生病”了。
 
植物碳基营养新理论带来土壤修复新理念  
 
        在谈到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时,刘存寿认为,土壤、水、大气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并且国家已经提出有关方案和目标。从技术而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十分重视,他自己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20年系统研究,取得了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双突破。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有机物的植物营养作用,他们团队首次完成了“天然有机物化学酶快速降解技术研究”,降解速率是微生物的180倍,碳利用率98%,同时无害化转化抗生素、杀灭有害菌和虫卵;
        再将降解而成的多种有机小分子与包括氮磷钾元素在内的38种无机矿物控制条件下反应,使无机矿物有机化,制备成森林土壤营养物质组成、化学形态和比例完全一致,同时弥补其大量元素不足的缺陷的肥料,浓度是森林土壤的4万~6万倍。
        肥料制备工艺过程围绕有机活性物的植物营养核心作用,故将此新型肥料定名为“植物碳基营养肥料”。
        2016年12月,以上成果在由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延云教授为组长的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刘存寿表示,要改善瓜不甜、果不香的局面,先要考虑是改良土壤。
        第一,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改善土壤化学形状
        某些地区单独使用复合肥的话,利用率连25%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施用100斤复合肥用到地,能够被作物吸收的只有25斤左右,其余75斤都白白浪费掉,这部分被浪费的肥料反而会加重土壤盐渍化或酸化。
        其实,对于常年大量施入复合肥的田块,土壤里都不会缺肥料,氮磷钾只多不少,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土壤中残存的氮磷钾,或者说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钾,一点儿一点儿地活化出来,让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过多追施化学肥料。
        我们一直提倡有机肥搭配化肥促进吸收。如果这样坚持改土,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可以提高到80%。
        第二,补充有益菌(生物菌肥料),改善土壤生物形状。
        微生物在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质循环链上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第三,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颗粒粘成一个个的小团粒,即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土壤调理剂在水的作用下会变得特别粘,一个个的小团粒会形成土壤胶体,这种胶体就形成了土壤团粒结构,保证土壤透气、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
        刘存寿提醒,土壤调理剂虽然对土壤有改良和调理作用,但选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是针对哪类土壤的,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
        有些土壤调理剂是针对碱性土壤,有些是针对酸性土壤,使用过量则会出现副作用。农民朋友最好用秸秆还田,尤其是针对大棚土壤来讲,秸秆的效果非常好。
        现在很多农民朋友还在用未腐熟的粪肥作为有机肥,危害很大。不管是鸡粪、牛粪,使用时可以通过加入秸秆腐熟发酵。
        还有很多农民使用一季有机肥后感觉看不出明显改土效果就不再用了。以为用有机肥没啥用,这是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土壤问题是我们几十年的不合理种植方式造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总之,土壤改良是一个即紧迫又漫长的工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明确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参考信息:农业科技报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联系电话:18970882697

邮箱:173874747@qq.com

中文网址:正合环保集团.网址

正合环保集团

Copyright © 2021  江西正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8004424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南昌       此网站支持ipv4/ipv6双向访问!